其實中國在能力以上的緊固件企業越來越多,若能循此模式走出去,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家「最大制造商到最小供應商」的成功典范。
中國緊固件產業條件漸趨成熟,涌現「產銷合一」潮
2014年中國緊固件出口額達到52.79億美元,超越歷史上出口48.7億美元的最高值,實現新的峰值,結束了近幾年緊固件專業出口徘徊的局面,這也表明緊固件專業的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節錄自《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六屆二次會 王長明常務副理事長演講詞》
中國緊固件協會 馮金堯會長曾經說:「我們歡迎世界上發達的歐美等國同行到中國投資或輸入高強度緊固件,實現經貿互利,合作雙贏,共同攜手抵制日益抬頭的新貿易保護主義?!?br />
「外資最惠待遇」向來是政府當局扶植重點產業時最好用也最有成效的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基礎建設及汽車、航太、風電、綠能等重工業的興起,龐大的緊固件需求吸引了擁有地利之便的臺灣緊固件業者進駐,也成為中國緊固件市場的開路先鋒;爾后十到十五年的時間,隨著產業漸趨成熟、市場日趨龐大,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先進國家也隨后跟進,當廠房就定位,生產技術及管理模式就在潛移默化下根留中國。
條件二、「十三五」「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政策出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經濟發展為緊固件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預計可于2016年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若以3~5%的年平均需求增速來說,可見中國緊固件市場需求是十分可觀的。而事實也證明,中國緊固件產業近年維持穩定成長,更于2014年創下了歷史出口新高,總產量達720萬噸左右,其中208萬噸出口全球,出口創匯達52.8億美元。
另一方面,將于2016年正式啟動的「十三五」國家發展政策與今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官方藍圖顯示,未來五年,中國將更重視結構的調整,以長期服務業取代礦業、傳統重工業,讓中國內需消費成為經濟主干,也宣示著中國要健全投資環境的決心。
基于此,中國緊固件市場對高強度、高附加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在本土產業未能銜接之時,主要用于航空航太、汽車、新能源、電子電器等高端產業的緊固制品仍仰賴進口。然而,過分仰賴進口并非國家之福,我們相信「十三五」及「一帶一路」的出臺,將有效加速中國緊固件產業的結構調整,從粗放走向精緻、從復制走向研發、從進口走向國產。
我們習慣以「富過三代,才懂吃穿」來形容一戶人家不僅要富,而且要富過了三代,才慢慢懂得學會品味與擁有氣質。以筆者身處的臺灣緊固件產業而言,「產銷合一」往往會成為在介紹一家扣件制造廠或者進出口商蛻變、升級,轉換營運型態時要特別強調的特色。
或許這樣的對比說明顯得粗魯,卻能夠最貼切的形容扣件產業中的廠家們從起步到茁壯的過程,中國緊固件產業擁有了以上有利條件,有能力轉型的緊固件企業紛紛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銷售渠道,待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與程度時,「產銷合一」會成為經營者選擇要走的一條路。